新闻资讯
NEWS

凯特启示语录

2013/05/02 2946

不诚实者永远没饭

     西点人相信:诚实、不说谎,是一个人美好天性的根本。西点有一系列的荣誉课程,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荣誉守则,活得堂堂正正。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,就是学生绝不可说谎,不过说谎不同于犯错误,差别就是于有没有故意。例如,一个新生走在走廊上,突然碰到学长问他:“你早上有没有刮胡子?”问题来得太过突然,但是他知道必须立刻回答,他眼前浮现了自己一脸泡沫的样子,于是回答说:“报告学长,有。”但是事实上,他想起的影像是前一天刮胡子的样子:20岁的青年并不需要天天刮胡子。然而,他所犯的错误并不是存心欺骗,所以不叫说谎。而尽管他并没有真的违反荣誉守则,学长和其他军官还是会希望他事后能够坦承自己弄错了。勇于认错、知错能改,才是真正的修养。这样一点小小的无心之过,根本没有欺骗之心,何必如此小题大做呢?因为如果一个人毋须面对自己的错误,毋须为自己的错误负责,将来就更可能故意地说错,也就是说谎,而且自圆其说,认为没有太大的差别。面对西点的无心之过,再对照一下我们存心撒的这些谎言。那些肆意说谎的人,难道就不会脸红吗?在企业中,这种为了一己私利而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现象,从来就没有中止过。就连“兼并”,这种本本可以为企业拓展实力的行为,也成了谎言制造者又一块有利可图的大肉饼。在一些地方,兼并成了有着巨大风险的陷阱,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的现代企业而言主,没有宏观的远程目标,没有长期的战略规划,盲目进行资本运营,企业如同“盲人骑瞎马”。到了“夜半临深池”的境地,风险非常大,失败就在所难免。可是,如今“兼并”中有不少花招儿,值得提醒大家。这几年经济界有一个新说法,:“资本运营是高级形态,产品经营是低级形态,产品经营要转向资本经营。”这种不科学的带有谎言性质的论调,误导了不少人。其实,任何企业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,只是多少的问题。一些企业把资本运营当作业务来做

而荒芜了主业,陷入了误区。仔细分析,企业兼并的目的有两种是“谎言”。

    在企业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,为了扩大块头,一口吞成个“胖子”,通过兼并,一夜之间由“孤家寡人”变成了“儿孙满堂”的大集团,脸上光彩,其实是兼并了许多“垃圾”,企业反而由盈利变成了亏损,原来好端端的企业也风雨飘摇了。二是通过兼并倒卖企业。中策公司倒卖企业的成功,使许多人感到,这的确是高。经营企业不如倒卖企业。一千万买过,经过包装,三千万卖出,一转手净赚二千万。于是,大批企业开了“窍”,加入到了所谓资本运营的行列。结果,“兼并”在谎言中走向没落。有的企业反而被套死。一千万买进的,五百万都卖不出,不死还怎么过。

    美国一位管理学家说:“要兼并一个企业,首先不是考虑从被兼并企业得到什么,而是应该考虑能给它什么。如果什么都不能给予,就不要兼并。”而在现实生活里,兼并中有几个这么做了?他们首先考虑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,而自己又不愿给对方什么,这样的生意怎能促使企业发展壮大呢?总之,不少企业在“兼并”的幌子下,敲打自己的小算盘,用温和的谎言为自己壮胆。

    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不缺乏小聪明,而缺少大聪明,缺少比尔﹒盖茨、渥茨﹒巴菲特等类人物。当然,我们也明白,发展经济要靠社会制度,但精英不是可少的。我们所说的“风云人物”,是绝对讨厌谎言的。只有真实的铁拳才有打下江山,而谎言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切。时势造英雄,这已成为一个真理。这种英雄是在谎言的社会中出污泥而不染的。他们有自己机智的思维和超人的感受力。“兼并”本身并不是谎言,而被一些人人为地变成了谎言。与之相比,在西点,如果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说了“停笔”,学生还继续作答,那就是违反了荣誉守则,这在西点军校视同作弊。学生一听到停笔的命令,立刻把笔放下,已经变成了反射动作。所以,假设一个学生听到命令之后却继续作答,他就必须站出来坦承自己的所作所为,其他同学看到他继续作答,也必须站出检举。至于他算不算是违反荣誉实则,则是事后再决定。

     这里需要再一次重复的是:西点人会区别有心和无心之过。蓄意、故意的行为,不同于无心的行为;谎言也不同于过失。如果无心之过也要以退学处分,那就是失之严苛,而且毫无意义,使犯错的人毫无改过向善的机会。然而人还是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,不管是说谎或过失,只不过说谎要比过失严重得多。再以跟同学借用东西为例。西点军校里,所有的门都没有门锁,所以如果学生需要什么东西上,譬如说一本书,可能就以别有同学方里借用一下。如果房间没有人在,借用的人至少要留张字条,说明他把书借走了。但是有时候因为赶时间,借用的同学可能东西拿了就走,忘记留下字条。只要他确实打算用后就归还,这样的行为就算是判断上严重的过失,但不是偷窃,因此也就不是违反荣誉守则。同样的,这件事如果经人检举才承认,则要记过、处罚。当然,西点对于违反荣誉守则的行为,会给予最严厉的处罚。学校召开荣誉听证会,就像法庭的审判一样,有关违规行为的正反证据,都在听证会上出示,最后由荣誉委员会共同判决。如果判决结果是确实违反了荣誉守则,违规学生就必须退学(惟一能够改变其命运的人是校长,校长有权力让情节较轻的学生暂时留校察看)。

     有一位同学同时违反荣誉守则的两项规定,而在听证会上接受调查。他被控拷贝另一位同学电脑硬盘上的程序,改了档案名称和一些细节,充当自己的设计交给老师。最后他被判欺骗(抄袭他人作品)以及说谎,而遭到退学的处分。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示,遵守荣誉守则的前三项要求没有问题,也就是终生不说谎、不欺骗、不偷窃。便是第四项要求——不得容忍他人的说谎、欺骗或偷窃,往往会造成首先上的冲突。我们很多人从小到大都信守一个原则:做人不可以告密出卖朋友。就一定程度而言,西点的训练是加强这个观念。学生接受的教导是,每个人都应该像部队里要求指挥官那样照顾手下的每一个士兵。但是西点仍然坚持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遵守荣誉守则。这就表示,学生有时候会面临一些为难的情况,必须把学校的价值观置于个人感情和私交之上。

    如果西点不要求这第四项规定,就不可能建立起表现优异的学校。团队关系过于密切的危险,在于成员对团队的认同,有时会超过对机构本身的认同,这个大我反而变成了“他们”。在西点,荣誉守则第四条的重要性,就在于最后的分析判断,整个机构的价值观还是比个人对同辈的忠心更加重要。从西点的荣誉守则中,再从我们所列举或没有列举的逼人的事实中,我们该知道,我们所要面对的道路,该是一条多么艰难的道路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忠诚别人,等于忠诚自己

     强大的机构,譬如像西点,其力量是来自根深蒂固的价值观。因为这些共同的价值体系而团结个人成为整体。个人崇拜型的领导,例如深具领袖魅力的主管,绝不可能像植根于共同价值观的领导那样坚强有力。如果一位同学违反了荣誉守则,他就是破坏了所有成员,以及整个机构的根基和目标。如果西点听任学生容许别人说谎,而不要求确实做到荣誉守则的四条规定,那就等于把容忍提升为最高的价值。

    荣誉课程最终是教导学生不仅认同同辈,更重要的是认同光荣的机构共同价值观。能够认同大我,而不仅是一己小我,有助于个人随时不忘团体的共同利益。学生得以不断拓展自我,重新评估自己的定位、在团队中的角色,以及在大我中的角色。其忠诚不仅是针对一己的技能,或是所属的一班、一排,而是针对整个西点军校,以及西点所代表的价值体系。这可以称为双重的忠诚。好的领导人可以激发部属内心中“我们就是整体机构”的认同感,由此强化部属对团队以及对整个组织的双重忠诚。主管人员要让员工明白,整个机构不是“厂方”、“社方”、而是“我们”。这一点可以在言语上做得到,提到整个单位的时候要说“我们”,因为事实上一个机构确实是由所有成员共同组成的。然而凝聚内心力最有效的办法,还是带领整个机构追求一些让员工能够认同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目标,而不仅是只求一己私利的正当目标。

自动自发地工作

     优秀的员工就如优秀的士兵一样,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,他们是具有责任感、团队精神的典范;他们积极主动,富有创造力;他们没有任何借口。人们相信,每一个进入西点军校的学员,在他们的心中,都埋藏着一个当将军的梦想。若非如此,他们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士兵。同样的,在企业里也有许多这样的优秀员工。在我心目中,这些优秀员工是具有责任感、团队精神的典范,他们积极主动,富有创造力。他们是企业宝贵的财富。

     不忘初衷而虚心学习的员工。所谓初衷,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。只有始终不忘企业经营理念的员工,才可能谦虚,才可能与同事齐心协力。也只有这样,才能实现企业的使命。经学不忘初衷,又能谦虚学习的人,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。

     有责任意识的员工。这就是说,处在某一职位、某一岗位的干部或员工,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。有了自觉的责任意识之后,才会产生积极、圆满的工作效果。没有责任意识或不能承担责任的员工。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。

     自动自发、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。具有积极思想的人,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成功。那些消极、被动地对待工作,在工作中寻找种种借口的员工,是不会受到企业欢迎的。

      爱护企业,和企业成为一体的员工。除了睡觉,每个人有大半的时间在企业中度过,企业是自己的第二个家。优秀的员工,都具有企业意识,能和企业甘苦与共。

     不自私而能为团体着想的员工。应该明白,所有成绩的取得,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只有把个人的实力充分地与团队形成合力,才具有价值和意义。团队精神是西点军校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种精神,在企业里也同样崇尚这一精神。

      随时随发都具备热忱的员工。人的热忱是成就一切的前提,事情的成功与否,往往是由做这件事的决心和热忱的强弱而决定的。碰到问题,如果拥有非成功不可的决心和热忱,困难就会迎刃而解。

     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员工。我相信,每一个企业都欢迎这样的员工,因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。

      能做正确价值判断的员工,价值判断是包括多方面的。大而言之,有对人类的看法、对人生的看法,小而言之,有对公司经营理念的看法、对日常工作的看法。

      有自主经营能力的员工。如果一个员工只是照上面交待的去做事以换取薪水,这是不行的。每一个人都必须以预备成为老板的心态去做事。如果这样做了,在工作上一定会有种种新发现,其个人也会逐渐成长起来。

      能得体支使上司的员工。所谓支使上司,也就是提出自己对所负责工作的建议,并促使上司同意;或者对上司的指令等提出自己的看法,促使上司修正。如果一个企业里连这样一个支使上司做事的人都没有,企业的发展就成问题;如果有10个能真正支使上司的人,那么企业就有光明的发展前途;如果有100个人能支使上司,那企业的发展会更加辉煌。

      有气概担当企业经营重任的员工。这种气概就是自信、毅力和责任心的体现,这种气概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。

先苦干,后享受

     决心获得成功的人知道,进步是一点一滴不断地努力得来的,就像“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”一样。例如,房屋是由一砖一瓦堆砌成的;足球比赛最后的胜利是由一次一次的得分累积而成的;商店的繁荣也是靠着一个一个的顾客逐渐壮大的。所以每一个重大的成就都是一系列的小成就累积而成的。

     全世界找到最大的一颗钻石的人,他的名字叫索拉诺。很多人都知道索拉诺,他找到了一颗名为“Librator(自由者)的全世界最大钻石。可是没有人知道索拉诺在找到这一颗钻石以前,他已经找到过100万颗以上的小鹅卵石,最后才找到这一颗全世界最大的钻石。

     西华·莱德先生是个著名的作家兼战地记者,他曾在1957年4月的《读者文摘》上撰文表示,他所收到的最好的忠告是“继续走完下一里路”,下面是其中的几段:

    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我跟几个人不得不从一架破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,结果迫降到顷印交界处的树林里。如果要等救援队前来援救,至少要好几个礼拜,那时可能就来不及了,只好自己设法逃生。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拖着学生的步伐往印度走,全程长达140里,必须在8月的酷热和季风所带来的暴雨的双重侵袭下,翻山越岭长途跋涉。

 “才走了一个小时,我的一只长统靴的鞋钉刺到另一只脚上,傍晚时双脚都起泡出血,范围像硬币那般大小。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140里吗?别人的情况也差不多,甚至更糟糕。他们能不能走呢?我们以为完蛋了,但是又不能不走,好在晚上能找个地方休息。我们别无选择,只好硬着头皮走下一里路……

      “当我推掉原有工作,开始专心写一本15万字的大书时,一直定不下心来写作,差点放弃我一直引以为荣的教授尊严,也就是说几乎不想干了。最后不得不记着只去想下一个段落怎么写,而非不一面,当然更不是下一章了。整整6个月的时间,除了一段一停地写以外,什么事情都没做,结果居然写成了。

 “几年以前,我接了一件每天写一则广播剧本的差事,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2000个。如果当时就签一张“写作2000个剧本”的合同,一定会被这个庞大的数目吓倒,甚至把它推辞掉。好在只是写一个剧本,接着又写一个,就这样日积月累真的写出这么多了。”“继续走上一里路”的原则不仅对西华·莱德很有用,当然对你也很有用。按部就班做下去是达成任何目标惟一的聪明做法。最好的戒烟方法就是“一小时又一小时”坚持下去,有许多人用这种方法戒烟,成功的比率比别的方法要高。这个方法并不是要求他们下决心永远不抽,只是要他们决心不在下一个小时内抽烟而已。当这个小时结束时,只需把他的决心改在另外一小时内就行了。当抽烟的欲望渐渐减轻时,时间就延长到两小时,又延长到一天,最后终于完全戒除。那些一下子就想戒除的人一定会失败,因为心理上的感觉受不了。一小时的忍耐很容易,可是永远不抽那就难了。

      想要达成任何目标都必须按部就班做下去才行。对于那些初级经理人员来讲,不管被指派的工作多么不重要,都应该看成“使自己向前跨一步”的好机会。推销员每促成一笔交易时,就有资格迈向更高的管理职位了。

 牧师的每一次布道、教授的每一次演讲、科学家的每一次实验,以及商业主管的每一次开会,都是向前跨一步,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。

     有时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功,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看他们过去的奋斗历史,就知道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得来的,他们早就投下了无数的心血,打好了坚固的基础。那些暴起暴落的人物,声名来得快,去得也快,他们成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而已,他们并没有深厚的根基与雄厚的实力。

     请尝试做下面的事情:把你下一个任务(不论看来多么不重要),看成迈向最终目标的一个步骤,并且马上去进行。时时记住下面的问题,用它来评价你做的每一件事。“这件事对我目标有没有帮助?”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就放弃它;如果是肯定的,就要加紧推进。

     我们无法一下子就达到成功,只能一步步走向成功。所谓优良的计划,就是自行设定每个月的配额或清单。

     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都是由一块一块独立的石块建造而成的,可是石块本身并不美观。成功的生活也是如此。

做每一件事,都要竭尽全力

     迈克·兰顿生长在不正常的家庭里,父亲是个犹太人(十分排斥天主教徒),而母亲却偏偏是个天主教徒(却又十分排斥犹太人)。在他小的时候,母亲经常闹着要自杀,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,便抓起挂衣架追着他毒打。就因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所以他自幼就有些畏缩且身体瘦弱。然而日后他在那部叫座的电影影片———《草原上的小屋》中却扮演了那个殷格索家庭的一家之主,坚毅而充满自信的性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迈克的人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?

     在他读高中一年级时的一天,体育老师带这一班学生到操场去教他们如何掷标枪,而这一次的经验就此改变了他后来的人生。在此之前,不管他做什么事都是畏畏缩缩的,对自己一点自信都没有,可是那天奇迹出现了,他奋力一掷,只见标枪越过了其他同学的纪录,多出了足足有30英尺。就在那一刻,迈克知道了自己的前途大有可为。

     在其日后接受《生活》杂志的采访时,他回想道:“在那一天,我才突然发现,原来我也有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的地方,当时便请求体育老师借给我那支标枪,在那处整个夏天里,我就在运动场上掷个不停。”迈克发现了使他振奋的未来,他全力以赴,结果拥有了惊人的成绩。那年暑假结束返校后,他的体格已有了很大的改变,而在随后的一年中他特别注意加强重量训练,使自己的体能逐步提升。

 在高三时参加的一次比赛中,他掷出了全美中学生最好的标枪纪录,因而也让他赢得了南加大的体育奖学金。

 后来,他因锻炼过度而严重受伤,经检查证实得永久退出田径场,这使他因此也失去了体育奖学金。为了生计,他不得不到一家工厂去担任卸货工人,他的梦似乎就此完了,永远无法成为一位国际瞩目的田径明星。

 不知道是不是幸运之神的眷恋,有一天他被好莱坞的星探发现,问他是否愿意在即将拍摄的一部电影影片——《鸿运当头》中担任配角。这部影片是美国电影史上所拍第一部彩色西部片,迈克应允加入演出后从此就没有回头,先是当演员,然后做导演,最后成制片,他的人生事业就此一路展开。一个美梦的破灭往往是另一个未来的开始,迈克原先有在田径场上发展的目标,这个目标引导着他锻炼强健的体格,后来的打击又磨练了他的性格,不料这两种训练却成了他另外一个事业所需的特长,使他有了更耀眼的人生。

 有时候机会是乔扮成失望而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的。机遇之神出现时,从不佩带财富、成功或者荣誉的标志。做每一件事,都要竭尽全力,否则,最好的机会都会无声无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。

相信自己的能力,就没有不可能

 在这个世界上,你若是想要过着成功的生活,是绝对可能办到的。

 18世纪英国的大政治家伯基说过:“无法付诸实现的事物,是不值得我们去追求的。在这个世界上,若是经过了解以及正确的追求而仍然无法得到的东西,那么这种东西对我们毫无益处可言。”

但是,你必须相信你自己,并且认为你有资格获得成功与幸福。

可是大多数人却无法发挥这些潜在的能力。

今天依然有许多的思考者,他们会像传教士那样急于告诉你,这件事并不是如此,而且他们会不断地辩驳,以支持他的消极观念,因为他们的天性总是喜欢责难积极的思想。为什么?也许是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成功。他们乐于被打败,他们拥有失败的意志——一种病态的心理态度。他们也不希望其他人成功。他们希望事情恶化,如此他们就可以更进一步抱怨或批评,或是因为他们把这视为和他们自己的失败形式相等。但是,一个有智慧的诚实思考者,如果他知道了我们的方法曾经在许多以前的失败央上创造出奇迹,他就会去追求这个精神真理。

所以,对这个“不可能”采取一种新的看法吧。在心理上超越它,如此你就能站在高高的位置上,低头俯视你的问题。任何人想要解决问题,必须在他的思想过程中超越问题。这样,问题就不会显得如此令人畏惧。而且他会产生更大的信心,深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它。

多年来,我一直努力地人们说出这项事实:人们拥有与生俱来的能力,能够应和对抗环境加在他们身上的一切打击。有几千人,甚至有几十万人听过我的这种说法,并且热烈地发挥了积极思考的力量。

他们受到鼓舞,精神奋发,对他们来说,生命产生了喜悦的新意义。他们已经发现了那股力量——维持鼓舞前进的美好力量。

当你遇到困难或障碍时,你如何能够维持你高昂的情绪?当某些毁灭性的打击侵害到你的健康、你的力量,以及你的幸福时,利用什么方法可以维持你那奋发的态度?每一天、每一个地方,都有数不尽的人提出这些问题。

奇特·克莱格是我的一位朋友,是一位虔诚的积极思考者,他总是通过不断地运动来锻炼身体,有时候每周要去步行达100里。突然有一天,他的身体发生了剧烈的疼痛,后来他进行了一次大手术。即使如此,他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。“我必须运用我的思想,如此一来,病态的思想才会像病态的组织那般地在我体内成长。我完全把它控制了。”他很肯定地宣称,“我即将控制一切。”

还有一个人,我总是认为他是这几年来我所遇到的人当中最努力的一个。我当时在奥玛哈,正准备对2000多名推销员发表演说,而在我之前发表演说的正是这位著名的心理学家。他无法站立,两条腿都瘫痪了。但是他的头脑,并没有瘫痪,因为他坐在轮椅上,发表了一篇极为精彩的演说。台上所有的听众屏息聆听他的演说,他们并不是出于对他的同情,而完全是因为他的演讲太精彩了。他的语气精练、深刻、和蔼、幽默、有说服力。他拥有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公共关系者、一位有号召力的公共常说者所必须拥有的一切特征。

后来,我对他这种杰出的表现发表了评论,并表示了我对他的敬佩。他说:“头脑并不是在腿上,而是在人的头部。我的双腿虽然瘫痪了,但我的头脑从来没有停止思考,它从来未曾瘫痪。我已经发现我即使没有两条能够行动的腿,也能够照常生活,因为我仍然拥有一个会思考的脑袋。”

很显然,上面这两个人拥有一颗内在的激励心,一颗天生的上进心,使他们得以克服身体上的缺陷和困难。这两个人对于“不可能”这个词不屑一顾。“不可能?你那是什么意思?他们每人都这么对我说,”忘掉这个词吧。我只想到“可能”这个词。他们都曾考虑过不“可能”这个词”,但显然对它没有兴趣。

要做就做最好

 一个人做自己要做的事应该有这样的态度: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最好。

 对成功的期盼来自四个字——“尽力做好“,这就是渴望取得成功这一心理的根源所在,你也许已经无数次地听到或使用过这四个字。骑车郊游,或到公园悠闲漫步,这又有什么不对的呢?在你的生活中,为什么不能仅仅去做一些事情,而并不一定非得“尽力做好”呢?“尽力做好”这种误区心理会使你既不能尝试新的活动,也不能欣赏目前正在从事的活动。

 有一位名叫卢安的高中生,18岁。他满脑子都是想要成功的概念。她是个标准的优等生,踏进校门以来就一直如此。她每天花大量时间拼命读书、做作业,因而没有时间过自己想过的生活。她简直就是一架储存书本知识的计算机。卢安非常羞于和男孩子接触,长到这么大还从未同男孩子拉过手,更别说约会了。她养成了一种神经性抽搐的习惯,每当与人谈及她的性格时,她的面部就会抽搐。卢安一心想做一个成功的学生,并因此忽略了人生的全面发展。

  后来,她找到了一位咨询专家,专家问她,在她生活中什么更重要一些,“是你的知识,还是你的感觉?”——她自己也搞不清楚。尽管她是个出类拔萃的优等生,但她的内心却并不安宁,而且非常不快乐。在几次向咨询专家求助以后,她开始重视自己的情感,她用学习课程的顽强精神来学习新的思维方法。一年之后,卢安终于发生了很大的可喜变化:她在大学一年级的英语考试中有生以来头一次得了个3分,她的妈妈非常担心。于是又找到咨询专家,而专家欣喜地告诉她妈妈,这是件大好事,正说明她女儿在其他方面开始有所用心,说明她开始全面发展;当妈妈的应该好好为她庆贺一番。

  不追求完美,温斯顿·邱吉尔曾讲过一句著名的话:  “惟尽善尽美者为下“。 这句话表明,总想取得成功的心理会使你陷入一种惰性之中。

  是的,事事追求完美,都要拼命做好,这表面上看确是一种好事,但它却会使你自己陷入一种生活的瘫痪。在日常生活中,你确实可以找到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,想拼命地去做好。但大多数情况下,尽力最好、或仅仅是好好地做这种心理本身便是阻碍你做事的障碍。不要让尽善尽美主义妨碍你参加愉快的活动,而仅仅成为一个旁观者。你可以试着将“尽力做好”改成“努力去做”。

  从某种程度上讲,尽善尽美主义意味着惰性。我们经常听到有的人在说,我要么不做,要么就做得最好。但试想一下,如果做都不做,怎么做得最好?如果你总是在为自己制定一些尽善尽美的标准,那么你便不会去尝试任何事情,也不会有多大作为,因为尽善尽美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我一个普通之人,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事事尽善尽美。因此,如果你已经身为人之父母,就不应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任何方面都去努力做得最好,因为这种要求会使小孩子产生精神瘫痪的怨恨情绪。相反,你可以和孩子们谈谈他们似乎最喜欢的那些事情,并可鼓励他们把这些努力(而不是“做得最好”)做好。至于其他活动,“做”比“做得最好”更为重要。

  我可以教孩子尝试许多事情,但不一定要求他们做得最好。例如,你可以教小孩子排球,而不是让他们站在一旁说“我不会”。当然,你并不一定想让孩子夺得排球冠军。只要孩子喜欢,就应鼓励他们去滑雪、唱歌、画画、跳舞等等,而不庆仅仅因为他们可能做不好某件事就不让他们去做。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,但不要让他们永无止境地去竞争、争强好胜,试图将每件中都做得最好。相反,你应该在孩子们所喜欢和重视的那些方面多多培养他们的自尊、自豪与兴趣。

  与成人相比,儿童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,他们往往将自我价值与其成败等同起来。因此,他们会避开那些自己不会做或做得不好的活动。更为危险的是,他们可能会养成一种自卑、寻求赞许、内疚等心理,这些都是由于自我摒弃心理而产生的所有个性误区。

  许多人总是将自己的价值与事业成败等同起来,但很少有人会感到自己确实很有价值,就拿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·爱迪生来说,如果他以某项工作的成败来衡量其自我价值,那么他在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就会认输,就会宣布自己是个失败的发明者,并停止自己那些被他人视为疯者所想的发明计划。然而,他没有认输。俗话说,失败是成功之母,失败可以激励人们去努力、去探索。如果我们从失败中找到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方向,或者从失败的经历中获得了某些经验教训,这也是一种成功。

无数事实已经表明,没有失败,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;然而,现实生活中,人们往往只去赞赏成功,而批评失败,我们已经学会将成功视为惟一可以接受的衡量标准,我们往往避免进行可能会失败的活动。因此,惧怕未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害怕失败。人们往往不做没有成功把握的任何事情。这样,害怕失败意味着既惧怕未知,也惧怕由于没有“尽力做好”引起的虽人对你的不利看法。

如果你的脑海中存有失败的思想,我将要对你提出这样的忠告,赶紧把它驱逐掉,因为失败的想法势必招致失败!

现在不妨让我讲述某些人的成功故事,以印证这个哲理,同时让我们参考他们曾运用过的技术和方法。如果你能以慎重的态度去思考、研究这些案例,同时让自己的想法如同这些人般积极,那么你将能克服那些看来势必导致失败的困难。

首先,我希望你不要成为下例中的“一言居士”。

在某公司,有一位绰号为“一言居士”的人,每逢公司作出决议提时候,这位一言居士必然高谈阔论,以那些似是而非的论点持反对意见,这就是他的坏习惯,也是他之所以获得“一言居士”绰号的由一。但是有一回,在偶然的经历中,他却受到相当深切的教诲,并使得他一改以往的心态和作风。事情发生的经过是这样的:

有一次,公司方面面临一项重要的经营决策问题。这个问题关系以一项极其成功的希望,但却需要花费相当大的资金,且风险性高得近乎孤注一掷的买卖。公司的经营者为此伤透脑筋、举棋不定。在讨论决议时,一言居士依然以他一贯的作风,摆出学者的姿态开口说道:“暂且稍安勿躁,让我们先来考虑其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吧!”

此时,有一位素来沉默寡言,却以出众的才能、业绩、及不屈不挠的个性深受同事们欢迎及尊敬的人,以断然的口吻开口说话了。

“你为何总强调障碍、困难?并以它来代替成功的可能性呢?”他如此问道。

“因为……”一言居士回答,“凡事都应该做最坏的打算,并应考虑现实的问题。而在这项计划中存有若干障碍的确是事实。请问你要以如何的态度面对这些障碍呢?‘

那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:“你是说,要以何种态度去应对这些难题吗?不用说,当然是要把它们彻底加以去除,并让它们从现实中消失。“

一言居士反驳道:“这件事恐怕是知易行难!不像你说的那么轻松简单!你刚才说要将它们消除、忘掉、是不是你有什么特别的方法?我想,除了你之外,我们是没有这种能耐的。”那人从容不迫地接着回答这个问题,脸上还不时浮现出微笑。

“我可以这样告诉你——我从来没有看过以充分的信念和勇气努力去克服障碍,而尚有克服不了的。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该如何做才能办到,我现在就可以展示给你看……”他这么表示。

然后,他从口袋中取出皮夹,在透明夹层中,夹有一张上头写着字的卡片。他把皮夹推向位于另一端的桌缘,并对一言居士说道:“请你读一读它吧!那就是我的方法,是我从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所得。”

一言居士拿过皮夹,以疑惑而好奇的神情默读着。

“请大声地读出来吧!”那人说道。

一言居士以半信半疑的声音慢慢读出如下文字:

“虔诚的信仰给了我无比的力量,凡事都能做。”

那个人把皮夹收回,放入回袋中,同时表示:“我经历了很长的时间,也遭遇过相当多的困难,那句话的的确确具有实际的力量。运用了它,任何障碍都能消除。”他带着肯定的口吻说道。

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,而他的积极态度,以及他那勇于克服困难而备受瞩目的事实,使得大家对他所说的话深信不疑。

于是再也没有人说消极的话了。后来,这句话也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作用。他们将这句话纳入心中,并付诸实行。尽管现实中存有无数的困难和危险,但是他们依然成功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。

大体而言,这人所使用的方法乃是依据“不要惧怕障碍”这项真理。因此,面对障碍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,站起来反抗它!不要因它而抱怨,更不要被它所压倒。一旦你直接面对困难,克服障碍,你将发现,原来它不过只有你一半的力量而已!

不断进取是优秀员工的必备条件

1673年2月的一天,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患了严重的肺病,又受了风寒,身体十分虚弱。但他还是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劝阻,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的巨大痛苦,参加自己的新作《无病呻吟》的演出,并出演出,并出演男主角。莫里哀全神贯注地投入了角色的塑造,由于咳嗽,震破了喉管,他的生命结束在了舞台上。

英国化学家、物理学家道尔顿从十七岁开始科研生涯,从此终生不离开试验室。他对气象、物理和化不三门学科都作出了很大贡献。在1844年他在试验室去世前的几个小时,还像往常一样记录下了当天的气象数据。

300多年前发明显微镜的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列文胡克,晚年更加拼命地工作,他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,夜以继日地观察动、植物细胞,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。他的研究成果公布后,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——微观世界,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。

著名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,40岁才开始学画,直到60岁前画是还主要是靠摹古。62岁时,齐白石认为自己对虾的领会还不够深入,需要长期细心观察和写生练习。于是就在画案上放一水碗,常年养着几只虾。他反复观察虾的形状、动态。然而,这个时期的工夫,依然还是侧重在追求外形。画出的虾外形很像,但精神不足,还不能表现出虾的透明质感。65岁以后,齐白石画虾产生了一个飞跃,虾的头、胸、身躯都有了质感。这以后他开始专攻虾的某些部位,画虾不仅追求形似,更追求神似。70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,到了80岁,齐白石老人笔下的虾简直是炉火纯青了。

1973年冬天,已年过八旬的毛泽东完成了他毕生的最后一首诗——《读<<>封建论>呈郭老》。几个月后,他让护士长用毛笔把他一生的全部诗作都抄写了一遍,然后,亲自一一核对,对其中的一些诗又再次作了修改。所以,世上不仅认为毛泽东是政治家和军事家,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。

著名诗人、女作家柯岩说:“在创作上,我永远不满足于一种形式,总想多尝试一些样式。我觉得,多掌握一种形式,就像一个战士多